一损俱损的“家庭式腐败”

重庆市城口县因自古扼守陕西、湖北进入川渝之门户,形如“城口”而得名。于少东身为城口县重要领导干部,不仅没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守住廉洁自律的“城门”,还导演了“一人当官、全家腐败”的悲剧,将自己连同妻子一起送进牢门。
2013年12月,经重庆市纪委常委会讨论并报市委常委会议批准,决定给予于少东开除党籍处分;2014年3月,城口县人大常委会给予于少东开除公职处分;2014年5月,于少东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其人生轨迹值得深思、让人警醒。
儿子贪图奢华 一味追求致富捷径
“数十辆豪车组成的迎亲队伍,五星级酒店的100多桌盛宴,华丽梦幻的婚礼现场,动用大型摇臂设备和数台摄像机多角度实时拍摄,高达40万元的婚礼花费……”
连见过不少世面的酒店服务生都为之惊叹:好大的排场!
大排场的背后,是大肆收受礼金:在婚礼现场的签到台,主办方准备了空红包,送礼者领取空红包装入礼金,在红包上写上名字,交给接待人员。这场多达千人参加的婚礼,于少东收受礼金200多万元,其中,收受党政机关人员和企业老板礼金共计58万余元。
于少东很清楚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是违纪行为。起初,他不主张儿子操办婚礼,想让两个年轻人旅行结婚。这样的提议,说明于少东的头脑中并非完全没有纪律这根弦。
遗憾的是,于少东没能坚守住自己的想法。他的儿子曾在多个场合向他施压:“老爸,如果不办一场像样的婚礼,我会后悔一辈子的……我只是不想留下遗憾!”再加上妻子、亲家母和其他亲友在一旁怂恿:“年轻人一辈子就这一次,也该好好风光一下。”扛不住家人的反对以及周围亲朋的劝说,带着“一些人办了不也没事”的侥幸心理,于少东本就不坚定的态度随之发生了转变,在召集亲朋好友精心筹划一番后,一场奢华的婚礼就这样徐徐拉开帷幕。
然而,于少东儿子的“奢华梦想”何止于一场婚礼。大学毕业后,他怀揣创业致富的梦想,却几无斩获,听到别人谈起工程项目中的巨额利润,他不禁想起了父亲手中的权力。
这一次,于少东的心路历程也是一样的,儿子在这个家庭中长期以来的骄横又一次“折服”了他。这位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关照县发改委、国土房管局以及部分乡镇的相关负责人予以帮助,工程项目纷至沓来:某村安全饮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土地开发项目、土地复垦工程………
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于少东儿子的“奢华梦想”也不断膨胀。他为自己购置了一栋豪华别墅,仅房屋装修就花了100多万元,还购买了一辆进口越野车,并雇佣一名专职司机为其服务。
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歌舞升平、幸福祥和。然而,这些犹如镜花水月,短暂而虚假。儿子的骄横奢华加速了于少东滑入贪腐“泥潭”,于少东也因大操大办儿子婚宴,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插手、干预建设工程,帮助其子承揽多个工程项目而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妻子飞扬跋扈 攫取金钱铤而走险
抽烟、喝酒、赌博、公开吵架……
你很难把这些行为与一位初为人民教师、后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县领导妻子联系在一起。
在城口县,于少东的妻子李某是响当当的“大姐大”。她不仅抽烟、喝酒、打牌样样在行,而且脾气暴躁,敢说敢做。在一次机关干部运动会上,因为对裁判的判罚不满,她就“身先士卒”率领本单位职工与对方发生激烈冲突,影响恶劣。
一个飞扬跋扈、不守规则的人,在金钱面前也是躁动不安的。
李某曾担任城口县矿产品规费征收所所长一职,主要负责矿产品准运证办理和企业规费减免等事项,能直接扼住各采矿企业生存之咽喉。为了获得这些利益,当地的企业老板纷纷趋之若鹜。
个体老板谭某为了减免吨位差所形成的规费欠账,也就是其实际开采运输的矿产品数量超出准运证所核定的吨位须补交的费用,在李某家中送给她10万元。随后,谭某的规费欠账得到免除。
还有一次,某冶炼厂总经理师某为了解决吨位差问题,以及在欠规费时仍能办理准运证,在李某办公室送给她20万元。之后,该冶炼厂的规费欠账得到免除,并顺利办理了新的矿产品准运证。
李某不仅自己“擅长”权钱交易,还不忘做好于少东的“贤内助”。一位锰矿老板为表示感谢,有意送给于少东一套重庆主城的房子。李某得知后,全程一同看房、选房并完成办理购房手续。之后,她又“亲自”收取对方12万元的房屋装修费,加上购房费用总计68万余元。
古人云:“取予有节,出入有时。”李某一味地为攫取金钱铤而走险,不仅让自己落个身败名裂,还葬送了丈夫的前程和整个家庭的幸福。
自己心态失衡 欲望洪水致其没顶
“我儿时生活艰辛,长大后靠自己的努力才走到今天……看到一些并不起眼的人很快腰缠万贯发了迹,我心里就渐渐失去了平衡……我利用手中权力让一些企业老板获取了很多利益,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不正当的礼金。”
在悔过书中,于少东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态失衡过程。
1959年,于少东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兄妹五人,排行老三。在幼年时期,曾饱尝食不果腹之苦,他至今仍然记得在庄稼地捡拾粮食和用野菜杂粮充饥的情形。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于少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医学院。大学毕业后,于少东放弃在成都的工作机会,主动要求回到偏远的城口县工作。
|